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阿来对话网文作者:文学不存在孰轻孰重

长期以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间似乎一直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与迭代,网络文学已由无序扩张进入到有序成长的新阶段,在时代的浪潮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7月17日,番茄小说联合阿来书房举办“番见世界·云端山语”直播对谈在四川四姑娘山中举行,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番茄小说头部作家骁骑校、三九音域一同探讨了文学与网络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在几位作家、学者看来,如今的网络文学也不再拘泥于爽文、甜宠文等快餐文学,而是衍生出诸多类型文学,其中不少科幻、玄幻、现实、悬疑题材的作品获得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

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阿来对话网文作者:文学不存在孰轻孰重

破除分别心,寻求共同性

作为传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阿来谈到网络文学时并不排斥,且颇有兴趣。他认为,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生产形态,不能假装没有看见。对于文学而言,无论生产形态如何,都无法改变阅读的本质,希望大家破除分别心,寻求共同性。

“读书是精神上想象的漫游。”阿来在直播间中表示,无论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最终都会殊途同归。“一直在观察,过去中国主流文学对文学的看法还是现实主义。而我认为文学也需要带来一些更具有游戏性的东西,能够帮助读者放松下来,很多网络文学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重新认知世界,甚至重建其对于人生的理解。而小说,它跟诗歌、散文的起源不同,指向也是完全不同,它本身就有消费的特性。”

而邵燕君则站在文学研究的角度,对网络文学加以阐释。她表示:“网络文学不是通俗文学的网络版,而是一种新媒介文学。从文明形态的角度来讨论,因为有了印刷术、有商业商品社会,才有了小说这样一种消费性的给读者购买的形式,这是印刷文明的形态。人类社会从印刷文明进入网络文明,文明形态发生了变化,在形态发生变化的时候,进入网络的媒介再进行创作的小说,就是网络小说。”

提及与传统文学的不同之处时,邵燕君表示,网络小说跟传统纸质小说存在共通之处,它就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通过文学形态进行表达。它们之间应该是一个不同文明形态生长出的文学对话关系。

网文是一种成人的童话

而在这场对话中,作为文学领域的新军,网文作者们也对自己所笔耕的这个行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初代网文作家、《长乐里:盛世如我愿》作者骁骑校认为:“网络小说承担的是社会减压阀的功能,网文可以对抗现实的痛苦,对抗生活的压力,能够让灵魂在那么一个短暂的时刻来到幻想的世界,这是读者回避现实痛苦的秘密花园。在一次会议上我说过,网文是一个善举,一部手机,一篇三五千字的爽文连载,就能让一个失去希望的人对人生多一些留恋。现在看来,这个标准定得有些低了,其实我们可以做到更多。”

而新生代网络文学作家的代表,《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作者三九音域,则把网络文学以童话来比喻。他认为网络文学是更加适合成人、年龄更大的,内容更多元、更丰富的一种童话。“对于童话而言不会追求传统纸质文学那么深刻的立意,不需要有那么复杂的文笔,讲好故事才是童话真正核心的东西。”三九音域表示。

“我觉得看书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虚拟真实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谈,何为真?何为假?只要是你的体验是真实的,你的精神境界达到了饱满的状态,哪怕只是满足你当下的一些愿望,这本身就是生活,而且这也是文学给带来的生活。”邵燕君在谈及读书与现实生活关系时这样说。与此同时,她也在此次对话中分享了自己对于网络文学的别样感受。她认为,人们在现实中、甚至于传统文学里失落的价值追求,在网络文学中换一个世界设定,就可以重新发挥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文学是可以跟传统文学对话的,他们皆可代表我们时代的精神。

显然,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别性,并且存在着大量共融性,它们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正如阿来所倡导的那样,网络文学不能因为书写介质的不同改变文艺创作的本质,内在的精神还是要得到保持——这就要求网文作者对自身的作品进行打磨,取传统文学的优点,并融会贯通,给读者提供更富精神满足感的作品。

文/李娜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p2p信息资源网,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