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地下交易乱象:假警服假证件可定制,新买U盘里全是不雅视频

网店地下交易乱象:假警服假证件可定制,新买U盘里全是不雅视频

淘宝店公开出售印有警衔等警察标志的假警服

我下了保安“工作服”的订单,却买到了带有“警察”臂章和“一杠一星(三级警司)或三星级”警衔的假警服。在不少电商平台上,一些看似正规的网店却暗地里进行着此类非法交易。

3月1日以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持续暗访多家电商平台发现,除了可以网上订购假警服外,身份证、驾照也可以“被盗”。地下交易”,还有销售U盘的。商家“暗语”搭配不雅视频。网购“地下交易”现象不仅成为行业痼疾,其隐藏的社会隐患也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教授认为,此类“地下交易”的买卖双方涉嫌触犯刑法;确定平台责任,需要明确是否“明知”和“放任”;有效打击此类犯罪需要多方合作、综合治理。

多家电商平台可订购假警服,带有警衔的警徽易与真品混淆

据中新网报道:2月16日下午,巴中市通江县公安局特警在巡逻时,在街头发现一名身穿警服、休闲服的男子。是一位警察,并向巡逻特警出示了民众的警察证书。然而,通过对警务终端的检查,特巡民警发现“警察”程某某有犯罪前科。警方随后查明,程某某所穿的制式警服是假货,是在网上购买的;他持有的《人民警察证书》是伪造的,是他通过电话联系邮寄购买的。

程某某被警方拘留2天,其假警服及证件被没收。

连日来,澎湃新闻对多家电商平台进行调查发现,订购假警服的情况并非孤例。

在淘宝上,澎湃新闻记者搜索“警察制服”,会显示“非常抱歉,没有找到相关宝贝”,但搜索“保安制服”会弹出很多商家,两者的区别这些“保安制服”和警察制服一样,只是臂章和肩章上写着“保安”或“特勤局”。澎湃新闻调查发现,部分商户还出售“警衔”、警察“臂章”、警号、胸章等。带有这些标志的“保安制服”就成了“警察制服”,几乎可以作假。

网店地下交易乱象:假警服假证件可定制,新买U盘里全是不雅视频

澎湃新闻记者与网店客服的聊天记录

网店地下交易乱象:假警服假证件可定制,新买U盘里全是不雅视频

澎湃新闻记者与网店客服的聊天记录

3月1日,澎湃新闻向平台上多家商户私信询问是否出售警服。有的商家直接拒绝,也有的商家回应得模棱两可。其中一位名叫“智旭保安制服”的店主表示,自己没有,但向记者推荐了一个产品链接。打开此链接,进入一家名为“豪威工装制服店”的网上商店,其显示位置为“湖北省武汉市”。店家声称,上述链接中的保安服“附有JC(警察)臂章”,也可以根据身高体重参考尺寸和尺码。店家进一步透露,“这款是不带肩章的,如果需要买新的硬布肩章,需要10元。有一根杠,一星到三星(三级警司),拐杖一根、两根拐杖和星星等等。”

“羊伎俩卖狗肉”地下交易已成电商顽疾

暗访期间,为了确认上述淘宝店是否真的在销售警服及相关标志,澎湃新闻按照店家的指示购买了一件。3月4日收到货后,我打开包裹发现,这确实是一件假警服,上面有臂章、肩章、胸章、警号,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品。

3月1日,澎湃新闻以类似方式在京东平台下单,成功购买了一套假警服及相关警服标志。卖家是一家名为“山猫运动专卖店”的商店。客服表示,警服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购买一套衣服可以免费搭配一套警衔。下单后,客服可以备注。如果加20元,就可以自带两套警衔。按照客服指引下单后,记者于3月6日收到包裹,并打开检查是否与客服描述相符。

澎湃新闻了解到,江西媒体此前曾报道称,电商平台拼多多上有商家私自出售假冒警服及相关警用配件。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在这些主要电商平台上搜索“警服”均显示没有相关产品,且不少交易都是打着销售保安制服、工作服的幌子。此前已有不少报道称,电商领域存在“卖狗肉”现象,已成为行业老大难问题。

除了假警服之外,澎湃新闻还尝试调查其他一些敏感产品。在淘宝搜索“身份证”没有相关商品,但随机与一些做证件的店铺沟通发现,店铺会引导他们先加微信再聊天,同时还包含“亲爱的,你想要的我们都有”以及其他归纳词。一家名为“真诚印务”的店在微信中告诉澎湃新闻,可以制作假身份证、假驾驶证。假身份证每单售价300元,一两天就能完成。该格式提供了相关信息。为了取得信任,店主还发来了自己为别人制作的假驾照照片,相当逼真。

网店地下交易乱象:假警服假证件可定制,新买U盘里全是不雅视频

淘宝上可以买到装满色情影片的U盘

网店地下交易乱象:假警服假证件可定制,新买U盘里全是不雅视频

澎湃新闻记者与网店客服的聊天记录

这种隐蔽交易也发生在U盘网购中。多起报道称,不法商家通过买卖U盘传播不雅视频。一家名为“随心所欲”的U盘淘宝店向澎湃新闻表示,记者称U盘中的35G“可以装到欧美日韩”。3月1日下午,记者在网店客服指导下下单。3月5日晚,收货检查发现U盘内确实“塞满”了各种不雅视频,共计31G,与店主描述基本一致。这与此前媒体的报道相符。澎湃新闻调查涉及的“违禁品”已向警方报案,并移交当地派出所处理。

专家:买卖双方涉嫌触犯刑法,此类交易需加强

上述“地下网络交易”违反了哪些法律?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教授告诉澎湃新闻,这个问题需要从三方(买家、卖家、电商平台)的角度来看待。买家和卖家实际上是通过电商等中介平台达成协议,然后绕过监管。非法交易。刑法中有相关法律予以处罚,例如:买卖警服,刑法第281条有一个罪叫非法买卖警用装备罪;如果买卖警察证件,则称为买卖证件罪;如果交易达到数量标准,就触犯刑法第363条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

“说到电商平台的责任,主要看平台是否主观上‘知道’和‘放手’,因为电商并没有直接参与,有一个构成要素的因素。为了它。”王新表示,调查电商平台的责任必须确认他是否“明知”,这在实际案件中相对复杂。他指出,打击此类犯罪需要多方合作、综合治理。

北京典旗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德志表示,此类行为给电商平台带来的风险大于收益,很少有平台敢主动“玩火”。在平台引导下,将在商户入驻资质、产品信息发布、产品审核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管,加大技术和资源投入。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对平台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张德智认为,整治此类违法犯罪现象需要多方共同治理。例如,主管部门将带头让各平台摒弃宗派主义,共享打击犯罪相关大数据;还可以建立“行业黑名单”,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一、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p2p信息资源网,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