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群体为什么成为了被凝视的 “雀屏中选”?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大学教授体验做外卖小哥的帖子。说真的感受颇多。没想到短短几年,外卖骑手已经成为大众风口浪尖的职业,外部对外卖骑手群体异乎寻常的关注已经形成了一种堪称“凝视”的氛围,外卖骑手成为知识分子和大众投射其学术理念、社会思潮和自身困境的载体。

自外卖经济兴起以来,外卖骑手群体就持续成为公共舆论、学术研究和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关注对象。

从2020年某杂志发布外卖骑手特稿、北大博士“卧底”某平台担任骑手并发表学术论文再到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体验外卖小哥工作,以及现在的大学教授“身先士卒”体验骑手生活为骑手叫苦的事,无一例外,都在阐述:成为外卖小哥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外卖骑手保障不够完善。要怎么改善这种现状呢?目前都没有完备的改善方案出现。

此外,有关外卖骑手的话题经常登上某博的热门话题榜,也足以说明大家对骑手这个职业以及这个群体的关心,甚至已经到了不寻常的地步。

不禁有人要问,为什么大家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外卖骑手身上?大概是因为外卖骑手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且他们已经潜移默化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长期的刻板印象已经让外界对外卖骑手有了刻板的标签化印象。

一定有人想问,既然送外卖这么辛苦,为什么还有人去做呢?这个问题,就很何不食肉糜了。难道正在送餐的外卖小哥不觉得这份工作辛苦吗?他们当然也知道,但是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选择与被选择下,外卖骑手已经是一份相对公平且多劳多得的职业了。

一位大学教授,去体验送外卖,首先,他是有本职工作——大学教授,其次,才是外卖骑手,站在大学教授的视角去凝视外卖骑手这份工作,本就是上位置对于劳动人民傲慢的审视。一位大学教授,有学识、有学历,即便他不做大学教授,也还有其他可选择的工作,而外卖骑手这个工作只是他向下选择不起眼的一份工作而已,但不是每一位骑手都像大学教授这样有更多的职业选择空间,特别是在当下的生活环境中。

就像之前《奇葩说》里的问题“下班时间收到工作消息该不该回”,理论上来说,可以不,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著名经济学家薛兆丰在节目中表示:“我们人生只能这样,你不能既要、又要。所有的工作都是把别人的辛苦变成自己的辛苦,把自己的舒适换成别人的舒适。”大家都是在大时代下生活的“小人物”,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竭尽全力,有时间大倒苦水说这个职业怎么不好,不如提出点建设性意见让这份职业变得更好。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p2p信息资源网,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