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买不到特仑苏?

物美买不到特仑苏?

图/余源摄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这句在乳制品行业人尽皆知的广告语,如今或许还要再加上一句话:不是所有的大型商超都能买到特仑苏。

有消费者发现,蒙牛特仑苏从物美超市消失了,时间更是长达近一年。

曾经,伴随着这句广告语,蒙牛特仑苏打开了高端常温奶的市场,成为乳制品行业的最大单品,2021年销售额就突破了300亿元大关。

时至今日,不少零售渠道对蒙牛特仑苏青睐有加,甚至可以说,促销活动有没有诚意就看有没有特仑苏。但物美怎么就例外了?

一个是中国乳制品行业两大巨头之一,一个是华北零售市场的老大,蒙牛和物美怎么了?

物美停售特仑苏近一年

90后妈妈小葵一直都是蒙牛特仑苏的忠实消费者,“孩子喜欢喝”。

之前都在网上买,但网上买到的牛奶生产日期不是特别近,她便想着去线下超市看看,自由挑选生产日期,“牛奶嘛,感觉还是越新鲜越好”。

小葵家楼下就是一座物美大卖场,平时购买生活用品总去这里,“东西挺全乎的”。

然而她在卖场里逛了好几圈,始终没发现特仑苏,一问工作人员才知道“早就不卖了”。

事实上,物美渠道停售特仑苏在内的蒙牛常温奶已经快一年了。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走访了多家物美门店,包括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不同业态,不仅没有特仑苏,连其他蒙牛常温奶如利乐枕/利乐包的纯牛奶、早餐奶都不卖了,反观伊利、三元、君乐宝,都在正常销售。

特仑苏诞生于2005年,是中国市场上第一个高端牛奶品牌,并在日后成为乳制品行业的超级大单品。一家零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蒙牛特仑苏几乎在所有渠道都卖得很好,甚至可以说,促销活动有没有诚意就看有没有特仑苏。

2021年,蒙牛特仑苏销售额突破300亿元,占当年蒙牛整体营收(881.4亿元)的三成还多。在特仑苏的支撑下,蒙牛也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国内大白奶(常温纯牛奶)市场份额第一。

至于物美,也不是小角色。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超市TOP100”榜单,物美集团以618亿元,1057家门店成绩位列第五位。

同时,物美还是华北零售市场的绝对老大,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销售额计,2020年物美科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生鲜快消实体零售企业,市占率16.9%,超过同期第二大市场参与者的两倍。

那么物美为何会买不到特仑苏和其他蒙牛常温奶了呢?

蒙牛博弈物美

早在今年7月,物美集团就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了停售蒙牛常温奶这一消息,具体原因是华北区与蒙牛的合作协议到期了,新协议还有一些细节没有谈拢,所以暂时不销售了。不过对于合作协议中的哪些细节没有谈拢,物美集团并没有正面回复。

随后,中国新闻周刊又向蒙牛集团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是日常业务,没有那么多原因,“而且这两周就会完成谈判签订合同”。然而,两个月过去了,特仑苏等蒙牛常温奶仍然没有上架物美渠道。

在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看来,供应商和零售商的谈判内容无非是商品价格、促销政策、费用结算方式/周期、进场费/条码费/货架费/通道费等,本质上还是利益分配。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供零博弈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对蒙牛来说,少了一个华北市场很重要的销售渠道;对于物美来说,也少了一款消费领域的爆品。”

关于蒙牛常温奶“断供”物美,有乳品行业人士分析,可能与物美促销力度太大有关。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北京一家物美大卖场,几乎所有的常温奶产品都在打折促销。其中,与蒙牛特仑苏齐名的伊利金典纯牛奶,原价65元一提(250mlX12),现价只要39.9元,几乎等于6折。此外,原价99元的伊利金典有机纯牛奶,现价是89元,三元舒释低乳糖全脂牛奶原价46.9元,现价是39.9元。

文志宏进一步分析道,一方面,零售渠道的促销活动,通常都是由供应商自己承担成本,另一方面,供应商也可能担心促销力度过大,对原有的价格体系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其他区域的销售。

“供零博弈,通常都是零售商更强势,特别是像物美这种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但蒙牛毕竟是国内乳制品行业唯二的巨头之一,而且随着全渠道的普及,线下超市已经不具备唯一性,这或许才是蒙牛常温奶敢于对物美说不的底气所在。”文志宏表示。

常温奶增长放缓

物美超大力度促销的另一面,则是常温奶确实不好卖了。

乳制品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常温奶、低温奶、奶酪及奶粉四大类,其中常温奶是基本盘。乳制品行业分析师宋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国常温奶率先发展起来,有着众多原因。

我国奶业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和华北这些地方,但消费市场主要在南方,特别是华东、华南等区域。“这意味着牛奶生产好以后需要经过漫长的运输,但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非常落后,难以支撑长时间运输,”宋亮表示,再加上收入水平不高,家庭对于奶制品的消费意识并不强,甚至连冰箱都很匮乏,终端如何保存也是个问题。

而常温奶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得益于UHT灭菌工艺的引入以及利乐包装的普及,牛奶运输、保存的难题被一一破解,牛奶也以常温奶的形式出现在大街小巷,并逐渐成为国内乳制品企业的支柱型产品。尼尔森数据显示,2005-2014年的十年里,常温奶的销售额复合增长率高达10.6%。

不过在2014年后,常温奶市场增速逐渐回落,2014-2019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仅为3.3%,甚至在2017-2019年连续3年下滑,增速分别为-2.06%、-1.07%和-0.98%。

在宋亮看来,常温奶增速放缓,一方面是低温奶的崛起,对部分常温奶进行替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常温奶向高端化转型,价格不断提升,消费频次降低。

“再加上疫情导致的消费疲软,乳企不得已只能通过大面积促销的方式带动销售。”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6月底液态牛奶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了4.1%。

目前,消费端的寒气已经传递到了上游养殖端。在今年7月举行的2023年中国奶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奶价下跌、饲料价格上涨,挤压养殖企业利润,今年5月已有牧场开始退出。

从长远来看,相比欧美、日本等国,国内奶业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认为,目前行业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奶业自身导致的,消费疲软是各个行业面临的共同压力,但要渡过难关,依然要依靠企业自身。

“一方面要靠科技进步,提升单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靠扩大市场,促进牛奶消费,其中发展低温奶和奶酪产品是突围的主要方向。”

作者:余源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中国新闻周刊,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