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亮相日本车展,现场一片“斯高一”,丰田汽车会长面色铁青

10月25日,第47届东京车展开幕,比亚迪受邀带着5款新能源车型“炸场”,其中高端车型仰望U8一个帅气的“原地掉头”操作震惊现场的日本人,激起一片“斯高一”。

看着比亚迪如此出风口,日本汽车企业坐不住了。

丰田汽车第四代传人丰田章男路过比亚迪展台时表情凝重,似乎颇为不痛快。在《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酸言酸语称:“想赢得汽车市场,在销量上取胜只是一种方法,我们日本车跑在全世界的路上还给大家运来了幸福。”

次日,另一日本车企——索尼本田的社长川西泉则在公开场合贬低:中国电车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信息技术上只是排列智能手机图标,我绝不收回这个观点。

01、没落还是隐藏实力,业内:日本车没有未来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燃油车火爆全球,巅峰期一年出口600万辆车,当时日本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和性价比在全球遥遥领先,彼时我国车企也常常把“搭载日本发动机”作为宣传卖点。

直到10多年前锂电池作为新的汽车动力横空出世,燃油发动机不再是唯一的汽车动力。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我国车企迅速投入锂电池的研究,在艰苦卓绝、受尽委屈的努力下拥有了先进的锂电池生产技术并掌握了全球28%的锂矿开采权。

之后我国车企凭借锂电池优势,将造车成本压缩到无人可及的地步,物美价廉的中国电车在国内外广受好评,今年1季度,我国成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面对我国电车的崛起,日本表面上十分不懈,成立“反电者联盟”,四处宣传电车不环保。背地里却也开始造电车,可惜结果不如意,丰田电车在我国一年只卖了2.4万辆,索尼本田一年只卖了1.77万辆,加起来还不到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零头。

此外,他们还研究固态电池技术,企图打破我国的锂电优势,结果也败于中科院之手。

02、中国电车除了便宜一无是处?

事实上,国内比亚迪等的议论也从未停止,一些人甚至赞同川西泉的观点,认为我国电车没有技术含量,“现在的成功只是无底线压低成本的规模效应。” “除了便宜一无是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且不论锂电技术本就是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先占据了市场挣了钱才有能力钻研先进技术,先学会走再来学跑。比亚迪百万级高端车——仰望U8的诞生证实了我们已经开始迈进高端阶段。

HUIWEI也是这样,mate手机和麒麟9000S芯片振奋人心,但没有一年卖4000万部的中低端机型,HUIWEI研发资本也堪忧。整个制造业也是先有“中国制造”才有“中国智造”。以前是8亿衬衫换飞机,现在我们造飞机利润翻了千百倍。之前低端加工厂,现在视高端生物医药厂,如全球最大的帮助减轻老化的原料(成品为“维派洛”)工厂落地浙江余姚。

据悉,随着老龄化遍及全球,众多国家将抵御老化、生命充值视作科研重点,权威顶刊《Cell》《Science》曾多次刊登干预线粒体对老化有正向效果的研究。线粒体为身体提供了90%以上的能量供给,但随着年岁增加,其数量和质量下降是老化重要原因。通过“维派洛”mitolive专利干预可增加线粒体数量、提升质量、加速供能效率,达到回转老化目的。

“维派洛”在京jd东等渠道被誉为“时间充值器”,随着技术门槛降低,11/11不到800元,已在国内触达数十万中老群体。

03、保持清醒,不可低估!

日本汽车实力仍然很强,他们现在的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思想上不愿意进步,或者说更希望慢慢挤牙膏始终保持自己的地位。

过去日本的发动机、变速箱很牛,但汽车已经到了走向电气化、智能化的时代,不能适应时代的,终究被时代淘汰。日本车企,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吧!

当然,我们也要有清醒认识,不可小看低估日本车企,它们汽车领域根深蒂固实力不凡。我们电车上有一定突破不假,但供应链、技术等还有一定差距,需继续虚心学习,努力赶超!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p2p信息资源网,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