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支撑是关键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种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无论是开发还是利用种源,都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才能使其发挥更大效能。

要想做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业仍存在基础不牢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等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采用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种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其遗传特性、生长习性等信息,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以发现并利用一些优良基因资源,培育出更具优势的新品种。

想让“金种子”变成“金饭碗”,还需为种子插上“科技芯”。要通过建立种子库、种质资源库等方式,长期保存各种农作物、蔬菜、水果、花卉等种源,以供后续研究和利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机制,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贯通,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也要加快构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种业发展新格局,引导资金和技术向种业倾斜,这样才能给种业插上发展的翅膀。

发展种业需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要坚持全球视野,瞄准前沿、尖端技术,针对基因组学、基因编辑、表型精准鉴定、育种智能化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短板学科,大力引进培养领军人才。同时各部门也要及时出台激励机制,让农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种子虽小,关系可不小。以科技支撑种业发展,绝非一日之功,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广大科技工作者也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经济日报,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