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亮:守护铁路安全的“老工务”

“我们段管辖范围横跨着两个省份,有1132.6公里的线路、536座桥梁、1318组道岔……”提起自己负责的铁道线路设备,赵新亮如数家珍。

赵新亮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乡桥工段段长,目前带领着1600余人的队伍,担负着京广线、新焦线、侯日煤运通道等线路部分区段的路基、桥梁、道床、钢轨和扣件等设备的养护维修任务,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今年已经58岁的他,每天基本吃住在单位,对负责的每条线路、每座桥、每组道岔的状态和安全关键点都了如指掌。

赵新亮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铁路“火车头奖章”、集团公司“安全功臣”等诸多荣誉。在他看来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和钢轨打了40多年交道的“老工务”。

危急时刻抢在前

旅客们坐在舒适的列车里,隔着车窗常会看见旁边的线路上有一群穿着黄色工作服,拿着撬棍、道尺、电动捣鼓镐等工具专注地工作的人。这里面就有赵新亮和工友们的身影,他们像一枚枚道钉钉在祖国的铁道线上,不分昼夜地守护着一列列火车安全平稳通过。

“狂风暴雨时,别人都是往家里跑,老赵他们这些干工务的,却急着往铁路上跑。”赵新亮妻子有时半开玩笑地抱怨。一年当中,最冷、最热、雨雪最多的时候,恰恰是赵新亮和工人们最为紧张和忙碌的时段。

2021年7月22日,河南省新乡市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新乡桥工段管内京广线卫辉至淇县区间出现多处险情,其中上行线563公里147米处桥梁受灾最为严重。

“附近村里80多岁的老人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卫辉维修工区工长刘曹阳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当日17时,桥台被洪水冲毁,上行线道床被冲空10孔,形成过水通道,继续冲击下行线路,洪水危及行车安全。段部所在地因积水严重,无法派出抢险车辆。情况紧急之际,在调度指挥中心指挥的赵新亮果断申请启动轨道机车,带队从新乡站启程,涉水前往抢险地点。

“大雨不停,道床已有不少积水,原先30分钟的路程走了6个小时,大伙儿心里都有些打鼓,但是赵新亮仍镇定地布置任务。”参与抢险的李红艺回忆。接近午夜时,赵新亮带队在大雨中与驻地抢险人员汇合,大家仿佛都找到主心骨。实地勘察过后,赵新亮作出拆除旁边废弃道路、用土石填补缺口、用最短时间抢通线路等一系列安排。

“大家都跟我去扛麻袋堵缺口!”赵新亮带头扛起装满石砟的麻袋,踏着泥水向道床缺口走去……“风雨交加,雨衣胶鞋都不管用。但是看到赵新亮快60岁的人了,还在雨里跟我们年轻人一起扛砂石,大家都拼命向前冲。”参加抢险的技术员邱楼感慨道。

在风雨中连续奋战21个小时后,险情得到控制,滞留的3趟旅客列车顺利通过。疲惫不堪的赵新亮在给抢险人员安排好伙食后,随意盖了几层麻袋片就沉沉睡去。

全心投入显担当

一把磨得锃亮的检查锤、一双被螺栓油脂浸染的运动鞋,是赵新亮每日出行的标配。日常的检修工作,赵新亮从不马虎,重要节点的施工任务,他必定牵头指挥,确保出色完成。

2022年,新乡桥工段集中修施工任务较之以往时间长、战线长、工作量大。赵新亮坚守一线,带领职工转战京广及新兖线,手把手指导新任职的车间主任和技术专职,及时纠正现场施工组织、安全管理、质量卡控等方面的问题,安全高效地完成更换道岔116组、更换钢轨28公里、应力放散122.3公里等生产任务。

接到京广线线路设备和环境达标整治任务,他带领职工徒步检查线路情况,现场指出问题、完善方案,在短短15天内完成了杂草清理165公里、外观整理71公里、回收轨枕20179根、标志刷新3612处、晃车病害整治98处、更换失效枕564根等任务。

多年的奔波操劳,让赵新亮的胸部时常感到疼痛,爱人多次让他去医院做检查,他却总说“不要紧,肯定是没休息好的事,等忙完这段再去医院看看”。

去医院检查发现,肺部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细菌感染,需要尽快手术。手术后没几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走上了时刻挂念着的铁道线路,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传授经验惠职工

在新乡桥工段,几乎每名职工都认识赵新亮,在工区或是作业现场碰到了,大多还会主动上去和他聊上几句,说说设备和车间班组的管理情况。他也经常在职工们搬运机具、拔草时“搭把手”。在大伙儿看来,赵新亮段长是典型的“老工务”。

“和伙计们打成一片,大家才会跟你说心里话,你才能知道还有哪些工作做得不到位,需要尽快改正。”赵新亮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体力劳动强度大、工作现场环境差,当过线路工的赵新亮深知工务人的辛苦与不易。自从事管理工作之日起,他就下定决心改善一线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让养路工也能体面工作、幸福生活,让单位成为职工们“第二个家”。

工作中,赵新亮是个典型的“大嗓门”“直性子”,但在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他总能做到细致入微、换位思考。2021年冬季,赵新亮在长垣桥梁车间检查工作时,听到有职工抱怨天气寒冷,早晨工作回来用凉水洗漱身体不舒服,就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和车间管理人员召开现场办公会,当天就为车间卫生间加装了热水器,让职工一打开水龙头就能用上热水洗漱。

车间的食堂改造、工区的房屋漏雨、晾衣房和淋浴室的搭建、淋浴间的公用洗漱用品是否及时更换……诸如此类改善一线职工生产环境的事,赵新亮办了一件又一件。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巨大改变:配有空调的职工间休室、干净整洁的职工食堂、条件一流的职工活动中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职工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此外,他非常乐意向单位的年轻同志传授经验,手把手地教业务、传思路、授方法,不遗余力对他们进行指导。“新任职的科长、车间主任们很年轻,工作经验有些不足,我得赶在退休前把他们带出来。”赵新亮说。

赵新亮还常常叮嘱年轻人:随着铁路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作业提升了工作效率,现在的工作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是,线路维修养护标准提升了,作业难度增大了,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必须潜心学习、坚守岗位,保障好线路的安全和质量。

作为从一线走出来的“老工务”,赵新亮时刻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经济日报,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