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文|郭纲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旗舰型项目,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于1994年设立,属于国家级经开区。2017年,园区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2019年,园区又成为国家自贸试验片区。三区叠加的园区,始终以开放创新的“试验田”为基本定位。在中新双方的关心支持下,园区开放创新、矢志不渝。

2022年,园区在278平方公里的水陆面积上,创造了3500多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7100多亿元的进出口总额和近900亿元的各类税收,就业人口超过94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万元;当年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有效高企数超过2450家,38家企业入选“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约170件。经过29年的开发建设,园区这片江南乡村的“低洼田”和开放创新的“试验田”,已然蝶变成了改革开放特色鲜明、科技创新氛围浓郁、人才引育成效丰硕、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和谐文明的“丰产田”和“样板田”。

园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开放创新是园区的重要基因。园区人大机构的设立,也是园区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园区人大及全体人大代表必须进一步创新思维、勇于担当,通过认真履职、积极作为,为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赋能助力。

深入实体经济视察调研,助力相关部门招引更多高质量项目。

作为中外合作开发建设的国家级经开区,园区的外向性、开放度、创新性、国际化等不言而喻。众多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在园区这片沃土上落户深耕,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高端制造业产业链的配套协同发展,已成为园区发展后来居上的重要特色与坚实基础。2016-2022年,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已连续七年位居第一。园区巩固与壮大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既是保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必然要求。

园区人大及区内人大代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中心工作,常态化深入区内的企业工厂、项目招引单位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动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与项目招引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形势,积极会同项目招引单位及相关服务支持部门,分析存量项目发展和增量项目招引中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协同寻求有效的应对之策,助力园区持续招引更多更好的实体经济项目并使其在园区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园区人大领导带队走进企业建设工地视察调研,图片由园区人大工委办提供)

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园区人大领导带队深入企业车间调研,图片由园区人大工委办提供)

深入科技创新载体调研,助力相关部门引育更多高科技项目。

早在2005年,园区制定并实施了“科技跨越”行动计划。10余年来,园区的科技创新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国内外优秀人才胸怀理想与热情一波又一波地来到园区这片沃土创业、兴业。在此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创新项目在园区播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17年,园区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行列。2022年,园区进入国家级高新区四强。由此,园区成为国家级经开区与高新区亮丽的“双面绣”。

园区人大及区内人大代表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要素、科技是发展第一生产力等理念。定期不定期、有计划地深入科技企业一线视察调研,面对面交流,为企业在发展中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鼓掌,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建言献策、沟通协调。园区人大秉持园区亲商服务理念,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助力园区的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园区人大领导带队深入科技载体入驻企业视察调研,图片由园区人大工委办提供)

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园区人大领导带队进科技载体视察调研,图片由园区人大工委办提供)

深入工地现场视察调研,督促工程项目按计划有序有力推进。

经过29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已然是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在蓬勃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智能化的道路交通和城市运营管理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教育科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重要民生工程项目,需要配套建设和协同推进,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与重要体现,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

园区人大坚持以提升区内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己任,将监督、推进民生实事工程项目的建设列为年度的重点工作。有计划地听取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与具体实施单位的情况汇报,有的放矢地组织区内相关专业的人大代表深入项目的工地现场,具体察看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力有序地监督与推进各类民生实事工程项目的建设与高质量完成。

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园区人大领导带队视察调研园区地铁项目建设,图片由园区人大工委办提供)

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园区人大领导带队在项目工地现场视察调研,图片由园区人大工委办提供)

深入街道社区视察调研,协调推进区域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园区坚持“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理念。具体实践中,园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有益做法,在国内首创性地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邻里中心”、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等。园区29年来不断努力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形成了个人或单位办事便捷高效、居民日常生活便利有保障、民情民意反映及时而通畅的优良环境。园区的区域性治理水平也因此而持续提升。

“零距离”倾听民声,“面对面”解决民忧。园区人大及区内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主动作为,深入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主任接待日”等活动。特别是,坚持利用周末等工作之余的时间,深入街道、社区,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及时而广泛地听取基层与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与及时掌握基层与居民的“急难愁盼”。通过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与交流,汇聚民情民意民智,及时将街道社区治理和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难事”“心事”“心愿”等集中起来,会同并推动相关方面及时分析、具体研判、统筹谋划、有效决策。经常互动、畅通信息、增进互信。对于基层一线和居民个人所反映的事,努力实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工作目标,为把园区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添砖加瓦。

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园区人大领导进社区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图片由园区人大工委办提供)

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园区人大代表统一接待日活动,图片由园区人大工委办提供)

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在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展现人大力量

(园区人大领导带队督查居民小区汽车充电桩建设,图片由园区人大工委办提供)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江苏省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中国经济周刊,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