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滋一味总关“情”,舌尖上的“一带一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北京报道

春华秋实,十年磨一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人心,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食品贸易也在不断增长,“一带一路”不仅成为沟通国内外的经济贸易路线,更是感受、品味灿烂饮食文化的美食线路,这十年来,舌尖上的共享共赢,突破了语言、地域、文化的差异,成为各国民间交往的重要纽带。

美味的中国火锅成为“一带一路”上亮丽的风景线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

这句话不仅仅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在东南亚也开始流行起来。

近日,“两个越南阿妹打扮了一番去吃海底捞”等小视频走俏社交网络。目前在东南亚的一些城市,中国餐馆不仅仅是美食餐厅,还是当地人心中具有仪式感的地方。

有美食博主进行了统计,目前在全球电视连续剧里有两种食物的出镜率最高,一是比萨,另一种就是中餐。

早就走出国门的“中国味道”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亮丽的风景线。

来自海底捞的资料显示,2022年12月30日,海底捞把发展了十年的海外业务分拆,成立了特海国际(股票代码:9658.HK)在港交所申请上市。

截至2023年6月30日,特海国际在全球范围(除大中华区)共经营了115家海底捞火锅餐厅,其中70家位于东南亚地区,17家位于东亚地区,18家位于北美地区,10家位于其他地区。目前,东南亚已经是特海国际的主要市场。其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东南亚70家门店收入占比为集团的57.6%。新加坡为特海国际各国中海底捞餐厅数量最多的,共有21家。

不仅仅是海底捞,从2018年开始,新式茶饮也开始了“下南洋”。2018年9月,蜜雪冰城越南首店在河内市落地;同年11月和12月,喜茶和奈雪的茶将出海首店相继设在了新加坡。

经过4年多的发展,蜜雪冰城海外门店已突破1000家,是海外开店最多的茶饮;新锐茶饮企业霸王茶姬在2022年12月25日圣诞节这天,其泰国新店日营业额突破15万泰铢,折合人民币超3万元,创下中国茶饮品牌在泰销售单日纪录。

此外,“麻辣烫”也在韩国爆火,热度甚至超过炒年糕;2023年东北菜、川菜、火锅等近10家中餐馆在日本东京的新宿商圈开业,刮起了一股“正宗中餐风”。

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周兆呈表示,最早的海外中式餐饮以移民餐饮为主,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当地的中国移民。海底捞逾10年的国际化进程,反映了随着中国文化的出海,海外中式餐饮已经从“移民餐饮”转变为“品牌餐饮”,即通过品牌、消费体验以及食材、品质、口味来赢得消费者。

中国美酒飘香“一带一路”

有美食必定有美酒。

随着“一带一路”铺向更广阔的天地,中国白酒也开启了迈向国际的旅程。

来自泸州老窖的数据显示,在东南亚市场,该公司产品“泸州老窖”连续3年呈现25%以上的销量增长,该公司的产品销售网络从亚洲延伸到北美、澳新、南美等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15个国家的71个主流国际机场免税终端建立品牌专柜。其中,已在2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建立了经销网络,共进入“一带一路”覆盖影响的10个非洲地区国家。

10月17日至18日,泸州老窖集团及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作为中国企业家代表应邀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刘淼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白酒不只是一杯让人想起中华文明的饮品,更是能够让广大华人华侨与中国大地血脉相连的文化纽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我相信不仅是中国白酒,更多的中国产业、中国企业能够走向世界。”刘淼说。

一滋一味总关“情”,舌尖上的“一带一路”

(泸州老窖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白酒企业“出海”已经采取了全新模式,例如泸州老窖从2017年开始,连续举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表彰全球范围内杰出的诗人、翻译家、作曲家,传播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诗歌作品、音乐作品和翻译作品。

五粮液在欧洲、美洲、亚太设立国际营销中心,在日本东京等地设立五粮液大酒家,以“中国酒+中国菜”“展示+品鉴”“产品+文化”的模式,直观触达和融入消费者生活。

中国白酒企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全球巡演等文化活动,赞助高端体育赛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乳业:从最大乳业进口国到产业链重新定位

“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很开心我能在蒙牛工作。在这里(蒙牛)工作很幸福很开心,既能交到新的好朋友,又能获得新的工作经验。” 在蒙牛印尼工厂工作的印尼姑娘Anggun说。

作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布局的首个乳制品生产基地,蒙牛印尼工厂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年产值1.6亿美元,采用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海外奶源—海外加工—海外销售”完整链条扎根于海外市场的愿景,还为本地提供千余个就业机会,带动当地乳企产业升级。

一滋一味总关“情”,舌尖上的“一带一路”

(蒙牛印尼员工)

古丝绸之路就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沿线地区农牧业活跃,区域间资源互补性强。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对于中国乳业来说,通过不断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国际化发展不断提速,中国乳业已经从资源进口转向产业链重新定位。

早在2013年,蒙牛就来到新西兰怀卡托牧区,和当地政府机构等对接,写了13780封信件表达中国企业来此投资的诚意,最终创立了100%自主建设的海外奶粉生产基地——雅士利新西兰工厂,成功开启国际化第一站。

“作为中国第一家将乳品销售到国外的乳企、第一家在海外开展全产业链布局的乳企,蒙牛在2017年提出了全球乳业共同体战略构想,推动‘从一棵牧草到一杯牛奶’的全球产业链各环节分享发展红利,为共建国家的消费者带去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一滋一味总关“情”,舌尖上的“一带一路”

(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近年来,中国乳企不仅实现了资源和科技全球布局,在世界乳业十强中,中国乳企也已经占据两席。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乳业通过国际化发展,已经开始带动共建国家和地区实现共同繁荣。

例如蒙牛旗下艾雪集团自2015年进入东南亚市场以来,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在印尼建有3家工厂,是印尼市场份额第一、菲律宾第二的冰淇淋品牌,在促进东南亚各国人口就业、技术输出、膳食改善等方面实现了互利共赢;伊利的全球合作伙伴已达2000多家,分布在39个国家,成为“全球健康生态圈”建设的核心力量。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缘政治动荡,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等因素,给全球乳制品产业链带来很多挑战。但我们也看到,当前全球消费者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行业多元化消费趋势进一步凸显,一些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蒙牛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未来将持续推进绿色、营养、智慧三大战略。”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表示。

责编:郭霁瑶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中国经济周刊,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