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动辄上万元,电动独轮车能否搅动国内短途出行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陆柯言

沉寂许久的国内电动独轮车市场再现新变数。

电动独轮车厂商乐行天下近日宣布,将开始重点发展中国市场,并全面打通国内销售渠道。

乐行天下总部位于深圳,是领域少数几家拥有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全球销售等完整产业链能力的电动独轮车企业之一。但其营收95%以上均来自海外市场,直到今年才看到了国内市场的新机会。

电动独轮车依赖人的体感实现“驾驶”操控,前倾时加速,后仰时减速,并通过身体摆动来控制方向。它与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类似,定位于兼顾趣味性的短途出行工具。

高端电动独轮车售价动辄在数千元乃至万元以上,远超普通的两轮电动车。价格越贵的独轮车配置也越完善,例如有更高效的电机系统、专业的减震系统、足以支撑更长时间续航的大容量电池、更出色的散热功能,以及更智能的骑行玩法。

借助在供应链方面所占的巨大优势,该市场基本是中国品牌的天下。2014年前后,独轮车在中国风口极盛,彼时市场上涌现出不下百家厂商,包括已在科创板上市的小米系公司纳恩博(九号机器人)。但如今,仍在正常运营的公司并不多,纳恩博也放弃了独轮车业务,而将重心转向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等。

乐行天下则从2017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同年收购了美国独轮平衡车头部厂商索罗威尔(Solowheel)。随着纳恩博等厂商的退出,留在牌桌上的玩家也越来越少。乐行天下董事长王宇向界面新闻透露,公司已占据电动独轮车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与滑板车、平衡车相比,电动独轮车的市场前景并不吸引人。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或仅为10.74亿美元,这也是许多企业放弃该赛道的原因。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几乎比电动独轮车市场大20倍。

乐行天下之所以还选择留在这个赛道,主要是因为通过高端策略做到了相对较高的毛利,加上规模较大,成本控制相对更好。

但显然,头部玩家们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市场规模。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下一阶段的任务是让这一产品更加出圈。这意味着需要面对两大挑战:降低使用门槛以及高昂的售价。

要想轻松操控独轮车,使用者首先需要在设备上站稳,学会用一只脚控制车轮,再利用重心来调节速度与刹车,初学者往往要花两到三天才能适应。目前,业界已经通过算法解决了前后平衡的问题,但左右平衡仍然有待攻克,而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2-3年的时间。

至于价格上的门槛,乐行天下的策略是,每年都推出旗舰型产品,通过使用先进技术来保持领先,次年再将新技术下放到中端车、入门级车,逐渐触达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一旦销量规模上涨,成本也将变得更加友好。

很长一段时间里,高端独轮车都只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流行。但随着中国新能源短途出行市场的快速发展,独轮车的头部玩家们也将目标聚焦在了中国市场。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短途出行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而中国的电动独轮车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除独轮车之外,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与电动自行车也受到初创企业的青睐,甚至吸引了大厂的加入。36氪就曾报道,大疆正计划进入Ebike行业,其内部立项代号为EB开头,旗下产品将定位高端车型、运动越野场景,且主攻海外市场。

乐行天下同样开辟了电动滑板车业务。和许多同行一样,王宇一直在构想如何让这类工具变得更加有趣。类似软件定义汽车,乐行天下正在考虑增加更多软件上的投入,例如在独轮车与滑板车上增加辅助驾驶功能,或者与AR联动,让玩法变得更丰富。

但对于这类短途出行工具,用户最关心的不只是玩法,还有安全。

2015年6月,首个独轮车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0005-2013《独轮车安全要求》就已发布。而在今年8月,首个电动滑板车国家标准《GB/T 42825-2023电动滑板车通用技术规范》也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并立刻实施。随着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相关安全条例也有望更加完善。

标准和法规的完善给行业带来了更多保障。从业者们也在期待,新能源短途出行工具能等到自己的春天。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界面新闻,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