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更名“中信金融资产”获批,新名称背后有何用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界面新闻编辑 |

1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名称的批复,同意公司名称变更为:中文名称“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hina CITIC Financial Asset Management Co.,Ltd.”。

同时,同意该公司33家分支机构中文名称相应变更。公司及有关分支机构应于收文之日起10日内到发证机关换领新的金融许可证。公司及有关分支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法定变更手续,并按要求及时向金融监管总局或其派出机构进行报告。

2023年11月,华融发布公告称,根据该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定位,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名称全称将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由“中国华融”变更为“中信金融资产”,并变更司徽。

对于更名原因,华融公告称,截至2023年11月15日,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26.46%的股份,是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本公司实施更名,有助于依托中信集团品牌价值,促进业务开展,进一步推动本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也有利于突出本公司的行业特征与牌照优势,体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功能定位。

知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华融目前尚未完成全部更名手续,还需要完成工商登记、公章变更等相关手续,后续流程也将在一至两周内完成。待所有主管部门完成审批,才能算作正式更名。

此前,华融在改革化险、回归主业的过程中已有多位高管变动。根据公司官网,2023年12月,曹焱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华融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刘正均,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裁李子民,党委委员、副总裁、财务总监朱文辉等多位核心高管均来自中信集团。

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更名是华融化险的重要一步。近年来,监管部门曾发文严控登记注册使用“金融控股”“金融集团”等字样,而新名称“中信金融资产”保留“金融”二字殊为不易,是华融回归主业的体现,在经济逆周期的大环境下,AMC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方面仍然有很大市场空间。

中国华融发布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收入总额356.4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47.42亿元同比增长141.8%;上半年归属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9.1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88.66亿元,同比减亏73.9%。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界面新闻,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