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两会建言,核电快堆、小堆是重点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

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开幕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集团)共有三名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参加今年全国两会。

根据已披露的中核集团代表委员提案议案及建议,快堆和小堆的发展建设是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工程师罗琦建议,要充分考虑中国核工业现有技术基础和发展潜力,积极推动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

“国内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有望率先实现快堆的商业化应用,形成热堆+快堆的先进核能系统,引领带动世界核能产业发展。”罗琦表示。

1983年,中国“核能发展技术政策论证会”首次提出核能“热堆-快堆-聚变堆”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至今已超过40周年。其中,快堆的全称为快中子反应堆,是世界上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主力堆型。

根据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六种四代先进堆型分别为钠冷快堆、超高温气冷堆、铅冷快堆、熔盐堆、超临界水冷堆和气冷快堆,其中三种均为快堆。

快堆可将天然铀资源利用率从目前的约1%提高至60%以上,并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可解决铀矿资源枯竭、核材料利用率低和核废料难以处理等问题。

中国是全球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2010年,中国首个钠冷快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建成,并于2011年7月成功并网发电。去年12月,中国小型钠冷快堆核电源研发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辛锋则建议,加快推动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研发。

“一体化快堆同时具备发电、增殖、嬗变三个功能,是发展快堆的现实选择和较优路线,可突破核能发展天花板。”辛锋称,通过建立一体化快堆闭式循环系统,可以实现铀资源循环利用,理论上可使中国铀资源可利用率提高60倍,资源可利用时间从百年尺度提升到千年尺度。

2021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启动了一体化快堆的研发和设计研究工作,并于2022年5月正式批复立项。该项目计划通过10-15年时间建成一体化快堆示范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堆技术首席专家段旭如针对小堆的法规标准提出了建议。

小堆全称为小型先进模块化多用途反应堆(SMR),是指功率和物理尺寸都比传统的千兆瓦级发电厂小的核反应堆,具有部署灵活性强、用途广泛和安全性高的优势。它们能够通过标准模块化的形式在工厂制造,有利于缩短建造周期和减少土建成本。

段旭如指出,近年来,小堆技术日益受到世界主要核电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关注,被视为核能领域的“游戏改变者”。但当前国内尚未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适用于小堆发展的法规标准。

“小堆如果直接套用大型反应堆的法规标准体系,将造成几余设计过多,无法反映小堆自身的优势,反而会制约小堆的发展。”段旭如建议,尽快组织制定并完善适用于小堆的安全监管法规及相关标准体系,使项目从设计、规范、选址、监管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当前,在18个国家有80多个小型反应堆设计处于不同的开发和部署阶段,中国和俄罗斯的进度处于前列。

2016年,中核集团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堆型玲龙一号(ACP100),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小型堆。

2023年8月,玲龙一号全球首堆核心模块吊装成功,并于11月实现内部结构全面封顶。该小堆计划于2026年投运。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界面新闻,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