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刘木华:加快粮食生产中无人化农场技术的应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张宇轩)关注到种粮成本高、收益低的问题,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刘木华带来了加快粮食生产中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刘木华:加快粮食生产中无人化农场技术的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刘木华(左三),受访者供图)

刘木华认为,目前种粮收益受“地租、农资和人工成本日益增高”和粮食价格“天花板”的双向压缩,种粮成本高、收益低,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刘木华表示,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将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于粮食生产中。具体而言,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无人化农场技术的认识,通过培训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了解无人化农场相关技术,提高其对无人化农场技术的积极性。

二、重视适应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适宜的地方加强适应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宜机化改造。

三、因地制宜探索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地形条件的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模式,结合农田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特点、地形特点,研究相应的技术装备,探索适宜的应用模式。

四、加强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各类人才培养。

五、制定推进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相关政策,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政策支持,调动投资积极性,适当增加智能农机的购置补贴额度。

责编:张燕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中国经济周刊,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