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风沙,走进阿拉善的种树人

3月的阿拉善,黄黄的光秃秃的,除了风沙还是风沙,像这样的天气会一直持续到6月、7月。48岁的护林人老巴时刻关注着天气预报,为种植梭梭树做准备。他说,今年的天气比往年同期低一些,种植时间已经延后了十多天。

一到春天,阿拉善总是会受到更多关注。这里是我国沙尘暴西北路径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策源地,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贯穿全境,已呈现出“握手”之势,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面积仅占6%。这里也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从1980年建盟到现在,人和沙已经历了漫长时间的对峙。

很多人是通过梭梭树,认识了阿拉善。而今,在阿拉善种树已成为一场全民行动。2024年,阿拉善盟计划完成全民义务植树85.6万株,所有适龄公民都可通过线上报名的方式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来。

“阿拉善生态环境脆弱,在全国都是有名的。”老巴是阿拉善左旗人,也是一名“林二代”。在父辈治沙的耳濡目染下,他从高中起就接触治沙工作,并在职业教育上选择了治沙造林专业,一干就是20多年。这也是很多阿拉善人的寻常。在他看来,阿拉善对绿的追求,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我希望能活一片绿一片”

一棵成年的梭梭树可以固定10平方米沙地,寿命可达百年。老巴与梭梭树打交道了20多年,依旧会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梭梭树特别神奇,干旱的时候有可能到六七月份都不发芽,但如果下场雨,立马全部发芽。”

虽然梭梭树在耐旱、耐热、耐盐碱上已经足够出色,但种植和养护并不是件容易事。

穿越风沙,走进阿拉善的种树人

人们在腾格里沙漠里种树治沙。图/图虫创意

四年前的3月,老巴和团队带着帐篷,在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的巴特日不拉格嘎查村种梭梭树,那次的沙尘暴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能见度不超过30米,帐篷外沙尘暴,帐篷里扬沙,睡觉的时候要蒙着头,戴着口罩,做饭用的锅里能舀出三四碗沙子,吃东西只能开车去镇上买。”光听老巴描述,就仿佛已经闻到了厚厚的尘土味道。由于天气恶劣,他们不得不停工了两天。

不过,与沙尘天气的博弈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水源。梭梭树种植后的第二天需要浇水,否则成活率会大大降低。但很多时候,水源太远,又太少。老巴说,他最远的一次是跑到了25公里外的地方拉水,每车可装载20吨水,一天最多能拉四车。按照每10吨水浇8亩地计算,四辆车能浇种的面积非常有限。

阿拉善的很多种树人只能根据水源的情况,调整每日栽种的面积。老巴所在的团队常年保持着18人到20人的规模,其中3人为核心团队,15人负责种植浇水,每个人每天从早八到晚六可以种30亩地。老巴的时间要比种树员们还要再提早和延后些,每天早上六点多开始准备,下午六点种植结束后,他还要再去看看水和树苗,每天睡眠时间超不过六小时。

“种植梭梭树的时候,每天步行30公里,一个月开车跑1000公里,是正常的。”说这话时,老巴就像在讲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

然而,把梭梭树种下去仅是第一步,要把它们养活变绿,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2020年,老巴的团队刚种完一片梭梭林不久,一场沙尘暴就把防护用的围栏刮倒了十几公里。看着被风折断的梭梭树苗,那一次,老巴哭了。从那以后,他把围栏防护用的木桩换成了成本更高的铁桩。

梭梭树种好之后,护林人们便要开始定期巡视各个林区、草场,并且一直持续到12月份。他们的皮卡车上,常年放着铁丝、铁锹、铁锤等工具,方便随时修补围栏。

从2014年到现在,老巴和团队已种植梭梭树约14万亩,“希望能活一片绿一片”。这是老巴的心愿,也是每一个阿拉善人的心愿。

据数据统计,经过四十余年的治沙种树,阿拉善盟三大沙漠会合点已从5个减为2个,截至2022年底,该盟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的2.96%增加到8.3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提高到23.18%。每个小数点后数字的增加,都是源于阿拉善几代人的接力付出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阿拉善的护林人们最喜欢夏季,那时候天是蓝蓝的,空气是清新的,梭梭树的绿在黄沙中格外亮眼,“夕阳西下的时候,穿走在绿油油的梭梭林里,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

梭梭成林,改变了什么

最近几年,虽然沙尘天气依旧会如期而至,但阿拉善人能感觉到,强度和次数已有了明显减少。老巴种植的梭梭林距离他家最远的有130多公里,一路上遇到狐狸、黄羊等野生动物的机会越来越多。“风沙少了,环境好了,它们也迁徙回来了。有时候遇到黄羊,它还会和你对视。”

梭梭树从种植到成林,改变得不只是阿拉善的生态治理困局,还重构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其中,最直观的经济产出效益便是从成熟的梭梭树根部接种中药材——肉苁蓉。肉苁蓉也被称为“沙漠人参”,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2023年,肉苁蓉(荒漠)正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纳入食药物质目录,从此拥有了食品和中药材的“双重身份”。

随着梭梭树在阿拉善种植面积的扩大,接种肉苁蓉开始逐步推广。不过时间倒回到几年前,很多人还是犹豫的。因为梭梭树要长到三年后,才能接种肉苁蓉,而肉苁蓉长到成熟,还要再等三年。六年的时间,对依靠传统放牧为生的牧民来说,太漫长了。

“有了对比以后,牧民们开始自发地保护梭梭林。”老巴举例道,如果一个牧民家庭养了200只到300只羊,每年的收入超不过4万块钱,但如果接种500亩肉苁蓉,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万块钱,并且一次接种,稳产期可达到5年至7年,每年只需要在4月和10月花两个月时间采挖,等于是一个更长久的经济效益。现在种植肉苁蓉对于很多当地牧民家庭来说,已经是主业了。

穿越风沙,走进阿拉善的种树人

位于阿拉善腾格里沙漠的乌兰湖,被沙漠和绿洲包围。图/图虫创意

不仅如此,种植梭梭树在带动全民参与的同时,也让阿拉善成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近年来,“去梭梭林看看自己的树”“去实地看看大漠的纹路和多彩的湖水”正拉动阿拉善旅游人次和收入大幅增长。2024年春节期间,阿拉善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6.3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5亿元。

阿拉善的绿,正在让生活的色彩更丰富。这句话不仅是对当地人而言,也是每一个来到阿拉善的人的直观感受。

一起种下“未来之林”

从2014年大规模人工种植梭梭树到现在,阿拉善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他们对阿拉善荒漠化问题的关注,正衍生出更多元化的公益行动和社会责任实践。

比如,通过线上云认养认识阿拉善的“网友”们开始奔现,加入到线下种树的队伍;以沉浸式观察讲述阿拉善荒漠化治理故事的纪实类综艺,在社交媒体平台频频掀起讨论热度;更有企业通过联动上下游业务,创新“输血+造血”的公益新模式,助力阿拉善地区发展。

最近,阿拉善又迎来了一位新朋友——合生创展。2024年3月12日,「合生缦品牌x阿拉善未来之林计划」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从合生缦品牌到其链接的业主,都将成为阿拉善新的种树人。

作为合生缦品牌2024首个大型品牌公益行动,未来之林计划将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每一套缦品牌作品的成交,都将以业主和家人的名义在阿拉善沙漠种下梭梭树。据悉,首批占地面积1000亩、至少40000棵梭梭树将于今年4月上旬全部完成种植,实现固沙面积至少40万平米;下半年,还将邀请业主代表亲临阿拉善,实地探访“未来之林”,并参与沙漠公益徒步、苁蓉种植基地参访,与当地护林人、牧民有更多互动交流。

虽然和合生缦品牌是初相识,但老巴觉得这将会一个长久的朋友。在开工种植前夕,每一次事无巨细的沟通,都让老巴感受到对方对自然的敬畏重视,以及对阿拉善人文的关注。

穿越风沙,走进阿拉善的种树人

在北京缦园,40万平方米的原生林海葱茏青翠。图/合生创展

探求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绝妙平衡,一直是合生缦品牌的基因。在北京,缦合用20000棵古树与朝阳公园同宗同林的原生大树,打造出40万平方米的缦园。在广州,缦云在71万㎡半山林海里进行生态保护和动植物声纹记录,助力森林城市建设。

从城市到森林再到沙漠,是合生创展勾勒出的品牌发展曲线,也是并行的社会责任曲线,其重视城市里的一棵棵大树,也在乎沙漠中一棵棵顽强生长的梭梭树,更在意像老巴一样默默守护它们的当地人。这也决定了品牌所有动作的出发点都会围绕着“人”,以及与人有关的空间。

合生创展方面表示,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品牌,缦品牌有责任去倡导、呼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关注,未来还将通过“梭梭树种植+苁蓉经济增收+助农平台”等更多元模式构建,推进绿色生态保护,影响和激活更多的业主、合作伙伴及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一点点。合生缦品牌聚集的高净值业主是有公益情怀、社会责任感的人,未来之林计划正是将种树、助农等公益行为,融入了业主日常,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未来之林计划所带来的触点不止于此。合生缦品牌从2018年成立至今,实现了从城市、产品、美学、生活方式、服务、圈层等维度的链条闭环。在高净值人群和资源的融合碰撞下,其社会责任实践也将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为阿拉善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从“公益”走向“共益”。

种树植心。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深知环境保护不是身外事,而是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甚至攸关我们世世代代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合生创展看来,去阿拉善种树只是一个开始,把那里的故事带到更远的地方,把老巴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从老巴到合生缦品牌业主,再到社会大众,彼此接力,持续影响,才会为这片土地带去生机与活力。

“阿拉善地广人稀,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动力,可以让我们向前越走越远,越走越快。”成为护林人后,老巴一心扑在治沙造林上,很少有机会走出家乡,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成都和北京。

他说,高山我见过,大漠我见过,戈壁我见过,但我没见过广阔的大海。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越来越多朋友来到阿拉善,改善阿拉善,阿拉善总有一天,会迎来更大的林海;像老巴一样坚守在这里的护林人,也会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享受生活环境的改变,和这些朋友一起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作者:刘蕾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p2p信息资源网,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