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胶东绿肺

“林场生态比较稳定,目前没有发现新的虫害物种,如有新情况就要及时上报并进行防治。”春意盎然,青岛平度市大泽山林场的技术员庞成才正在记录诱虫器情况。同时,林场山脚下的“引水上山”工程也在紧张施工。

山间忙不停,空中也有一只忙碌的“眼睛”。大泽山林场工作人员王文东正操控一台无人机对地面巡逻队巡查死角进行“空中巡逻”,立体化巡查确保防火安全。

仲春时节,位于大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泽山林场进入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期,“人防+技防”“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的综合性、精细化管护模式,为这座拥有70多年历史的林场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护网络,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

步入林场,一棵高大挺拔的毛白杨已吐露新芽。“现在林场共有毛白杨、黑松等植物1500余种、森林覆盖率98%,8600余亩山林日可释放氧气500吨、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米达1.5万个以上,成为胶东地区一处重要的天然氧吧。”大泽山林场场长冷岩说,林场的优质环境和生态理念也带动了周边环境改善,目前,林场周边20公里内已建成4个“国家森林乡村”。

继续沿山路而上,森林特有的清新气息越发浓烈。“这些峭壁上的树,大部分都是我们当年用弹弓‘打’上去的。”看到松树伸出的挺拔枝干,第一代林场人林在东兴奋地说。

大泽山林场位于北纬36度,气候温暖适宜,原始植被基础较好,1949年建场后,挖掘提升山峰峭壁等贫瘠区域植被覆盖率,成为第一代林场人面对的难题。“险峻的岩壁上也有能补植的洞穴或缝隙,但如何把树种种进去,让人犯了难,最终,我们是在弹弓上找到的灵感。”林在东回忆说,他们用弹弓将黄泥包裹的树种打到洞穴中,树种不仅有发芽生长的土壤,还有充足的阳光,存活有保障。

“弹弓种树”、见缝插“树”成为老一辈林场人植树造林的回忆,但在守护林场过程中,像这样的奇思妙想却不是个例。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治理松毛虫病害的经历,更彰显了林场人坚守绿色底线的生态理念。

“面对松毛虫病害,人工防治效果不明显,这可难住了大伙儿。”大泽山林场副场长辛春成说,后来了解到本地有一种灰喜鹊是这种虫子的天敌,他们马上动身去几十里外的地方寻找。

爬树顶、掏鸟窝、孵鸟蛋……时年20岁的辛春成没想到,儿时淘气的“本事”,竟然用到了工作上。“没办法,这种灰喜鹊是野生的,没有人工养殖,只能自己动手。”辛春成说,孵化的100多对灰喜鹊放生后一个星期,松毛虫病害就得到了控制,生物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走在林场中,看到树林间灰喜鹊的影子,辛春成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数十年的时间,灰喜鹊数量估计有上万只了,不仅完善了林场内的生物链,更保障了生态安全,虽然再也没打过药,却从没发生过大规模病虫害。”

行至山脚下,一棵上千年树龄的板栗树引人注目。“林场内板栗树很多,这棵是树龄最长的,但野生板栗产量和市场效益不高,推广价值不大,只能进行有效保护。”在冷岩看来,丰富的物种资源是林场的优势、更是林场的未来,要走上“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们还有百年猕猴桃。”冷岩说,林场野生猕猴桃酸甜可口、产量高,且已适应本地气候,加上当前市场效益较好,如果能成功驯化推广,可有效助力周边村庄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目前,在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泽山林场已开辟出5亩扩繁实验园,对近2000株野生猕猴桃进行驯化,预计明年可见效。

大泽悠悠、郁郁葱葱,置身高空俯瞰,以大泽山林场为核心,与分布周边的美丽乡村形成了“一场多点”的绿色生态格局,成为平度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绿色。 (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经济日报,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