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韵悠扬鄌郚镇

出口了5个货柜的产品后,山东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的张建军笑得合不拢嘴,“去墨西哥、去英国,货出去,钱就来了,工人的工资、奖金也多了,高兴!”

农民出身的张建军,在2012年开设了自己的电吉他制作工厂,10年过去,他带领镇里80多名农民,将自己制作的电吉他远销海外,电吉他产量占全国电吉他总量的40%,是乐器行业里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张建军说,早些年,曾有老一辈引进外资在镇上建了乐器厂。后来,厂里的工人也到外国去学习,技术逐渐成熟后,工人们再自己出来单干。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进了工厂、当了工人,鄌郚镇也从只有一条街道的小镇,变成了坐拥上下游企业108家的“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年营业收入突破了10亿元。一把把吉他将鄌郚镇连向世界,强大的驱动力拨动了文化琴弦,极大助力了当地的乡村振兴。

在鄌郚镇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吉他教室,叮叮咚咚的拨弦声远远传来。开学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抱着尤克里里,在老师的教授下,用稚嫩的小手拨动琴弦,起初只是单调的杂音,调整几次后,标准的音级发音便弹奏出来,孩子们红彤彤的小脸上写满了兴奋。

在孩子们阵阵琴声中,鄌郚镇正努力成为一座“爱乐之城”。

缘起

鄌郚,两字都带耳旁,素来与音乐有缘。

在鄌郚,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几个“文艺青年”,成为鄌郚乐器大规模发展的一股支撑力量。

作为鄌郚乐器的开拓者,鄌郚乐器厂第一任厂长吕凤翔精通音律,国粹京剧、曲艺杂谈、山歌水调,无不涉猎。

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这座昌乐南部的小镇,究竟是如何开辟出了乐器文化产业?

“追溯起来,鄌郚乐器从1970年萌芽发展,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从青岛下放到鄌郚插队的知青姚文珊。姚文珊熟悉小提琴制作工艺,曾是师范学院的老师,为乐器产业发展种下了一颗种子,启蒙了当地居民的音乐素养。”昌乐县乐器协会第一书记王永德说。

鄌郚乐器有一批与姚文珊一样的先行者,他们走南闯北历经坎坷,在悠长的岁月里,他们凭借对这份产业的坚守与拼搏,助力鄌郚荣登山东省乐器产业榜首,为鄌郚乐器产业立下汗马功劳。

“进入新时代以来,鄌郚乐器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聚焦电声乐器产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生产及配套企业达到了108家。”昌乐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峰说。

“吉他的这根弦,连接的是父辈的艰辛创业与我辈的重任在肩。时间在流逝,但是琴弦上凝聚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沉,鼓舞我们砥砺前进。”谈起鄌郚吉他,东方乐器总经理李华涛满眼都是自豪,“通过手艺人的努力,有来自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旺盛需求,我们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沉淀

曾经,张建军的乐器厂以贴牌加工为主,利润微薄。第一批投身“吉他大潮”的鄌郚乐器人逐渐意识到,要想长远发展惟有做出自己的品牌,打出一片天地。如今,张建军已经注册了属于自己的三四个品牌,“现在我们做的都是自有品牌。”张建军骄傲地告诉记者,2023年,他有自己的新规划,“今年想着去几趟国外,和客户见见面,再找一些新的订单。”

同样在品牌深耕领域,摸爬滚打了20年的雅特乐器总经理赵卫国深有感触,往往国际展销会上零售价七八百元的吉他无人问津,而为国际一线品牌代工生产的同型号“贴牌”产品,却能卖到非常高的价格,“这就是品牌的竞争力!”

雅特致力于品牌推广,不断向文化产业延伸。连续举办音乐节、高峰论坛,先后与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达成合作,建立雅特艺术学院,在全国发展了837处“雅特吉他教室”,累计培训吉他教师1500多名,培训学员超过5万人。

“个性化定制+标准化生产”是鄌郚乐器一贯坚持的发展路线。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吉他设计理念,青花瓷、和平鸽以及当地的风俗特色,都成了吉他设计师的灵感之源。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把吉他琴头制作成伴手礼艺术品,作为文创产品对外销售。此刻,传统文化与琴弦之韵深度融合。

“鄌郚吉他手感细腻、选材精良,最重要的是能满足个性化定制,契合我心目中的好手感、高颜值。”马来西亚异种乐队主唱兼贝司手司徒志辉,通过雅特乐器定制了一把“探索者号”电吉他,他说,鄌郚吉他的品质不输很多国外大品牌。

经过几十年自主品牌的精耕细作,鄌郚已有“雅特”“德鲁拉”“KRAIT”“ZLG”等近40个本土品牌,并通过昌乐县乐器协会统一注册“鄌郚牌”吉他,作为区域公用品牌供协会企业共同使用。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展、美国NAMM国际乐器展、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都有鄌郚乐器的精彩亮相。靠着物美价廉,小镇乐器越来越受青睐,不断赢得海外订单。

集群

2022年7月,鄌郚镇秦家河洼村的秦继铎,在镇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厅有了一处自己的吉他工坊,他把自己的工作室从原先的农家小院搬到了这里。“这里是一个窗口,可以更好展示鄌郚吉他技艺,提升知名度。而且,周边有制琴的,也有做电商的,可以随时交流,提升水平,拓宽销路。”秦继铎说。

有着27年制琴生涯的秦继铎,曾是一家知名曼陀铃品牌生产商的资深员工。在外多年的他,前几年听说家乡在推动乐器产业转型升级,便毅然返乡,创办了五度音工作室,建起了高端吉他定制工坊。

“作坊虽然产量小,但可以精心打磨,满足个性化需求。”秦继铎坚信自己的选择,“制作乐器是一个精细活,高端定制更是如此,现在一个月能做四五把,价位都在2万元左右。”

类似秦继铎这样的乡村手艺人,在鄌郚还有很多。2022年3月,山东明确提出着力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鄌郚乐器入选“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优选100名单。乘势而上的鄌郚,于2022年11月在山东手造体验中心召开了“鄌郚吉他”区域公用品牌及产业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12月底代表“山东手造”文创产品参加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

鄌郚镇除在学校开设吉他音乐课堂外,还在中国(潍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置吉他参观体验区,政府出资请来音乐教师,与当地乐器企业人才一起,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男女老幼、本地的外地的,都可以前来体验学习。音乐正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融入当地人血液中。

如今,鄌郚镇博朗乐器产业园入选2022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昌韵达年产12万把吉他生产项目纳入2022年山东省重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当地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有电商专业户50余家……接下来,鄌郚镇将继续筹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鄌郚音乐节、全国电吉他大赛、“产学研”一体化高峰论坛等各类吉他盛会,持续推动增加鄌郚吉他在市场的话语权,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伴着琴韵徐徐展开。音乐不仅成就了一座小镇,也成为整个昌乐县的特色。

“昌乐特色文化众多,比如火山文化、宝石文化、吉他文化,等等。”昌乐县委宣传部部长贺玉洁表示,昌乐坚持以特色文化赋能特色产业,以文化为根,用匠心铸魂,培育产业龙头、支持项目建设、创新产品业态、提升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以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为稳经济、扩投资、促消费作出新贡献,弹奏出乡村振兴的美妙音符。 (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经济日报,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