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败家富二代19岁亏掉一亿,如今已成我国零食巨头,年入220多亿。其广告更是魔性洗脑,靠着土味成为传世经典,这位富二代叫蔡衍明,而他的品牌我们更是耳熟能详,旺旺。

说起旺旺,消费者对其最深的印象或许不是某款产品,而是旺旺系列的电视广告。不少消费者都认为,是这些土味幽默的广告成就了旺旺这个品牌。

那么蔡衍明当初是如何从一个败家富二代成为如今食品巨头的掌舵人的,旺旺的成功真的和那些土味广告密切相关吗?本期创始人观察就来带大家走进蔡衍明和旺旺的故事。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败家富二代

1957年,蔡衍明生于我国台湾的一个富豪家庭,蔡衍明的父亲蔡章仕是台湾的食品企业家,在1962年就创立了宜兰食品,这家企业也正是日后旺旺的母公司。

当然,咱们本期的主角是蔡衍明而不是蔡章仕,父辈虽说开创了企业,但宜兰日后真正的崛起之路还得让蔡衍明来走。

那么这位肩负着家族重任的富二代,在年轻的时候忙着干嘛呢?答案是花钱和打架。蔡衍明在年轻时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公子,在学校时蔡衍明由于屡次跟同学打架而被开除。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还整日花天酒地,无度挥霍,怎么看都是个败家子的样子。眼见儿子如此不着调,蔡章仕也是心急如焚,因为他已经老了,家业早晚都要交到蔡衍明手里。

如何让他转变态度长长记性,就成了蔡章仕的难题。不得不说,土豪教训儿子的办法都显得格外大气,蔡章仕对儿子不打不骂,而是让他暂管宜兰食品。

父亲希望让蔡衍明通过实际的企业管理来明白财富来之不易,那么突然从父亲手中接过产业的蔡衍明,是会一鸣惊人还是一败涂地呢?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答案其实显而易见,当然是一败涂地。咱们前面就说过,蔡衍明从小不务正业,有关企业管理和商业运作的知识他更是一知半解。

因此刚刚接手宜兰食品后蔡衍明整个人都处于一个宕机的状态,他不知道如何调度人员,如何保证原料供应,如何与经销商维持合作。

而且蔡衍明还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他不甘心被人说是纨绔公子哥,非要做点事业来证明自己,于是不顾反对硬要研发新产品,然后蔡衍明就在短短一年里亏掉了一个亿。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米果立大功

在生意场上经历惨败的蔡衍明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开始向父亲和企业高管虚心请教,认真学习管理经验。

不得不说蔡衍明的确商业天赋出众,他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对企业管理得心应手,甚至还青出于蓝,将整个宜兰食品的调度安排搞得井井有条,让父亲蔡章仕也刮目相看。

不过此时的蔡章仕依然对蔡衍明有点不放心,想让他再学一段时间。结果没过多久,蔡衍明就给父亲开了个大眼。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蔡衍明能让父亲开大眼的举动当然是创立了旺旺,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随便,实际上取名的过程也很随便。蔡衍明家里养了条黑狗,由于听话聪明很受蔡衍明喜欢。

这狗经常冲着蔡衍明汪汪叫来撒欢,于是蔡衍明就把新品牌的名字叫做了旺旺。当然,旺旺这个品牌能够火爆的原因可不是因为狗,而是一种来自日本的小零食,米果。

此时正值1980年,日本那边很流行一种叫米果的零食,制作工艺就是将膨化的薏米用糖浆粘成条,口感细腻香甜,很受年轻人喜欢。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这时候蔡衍明发现台湾还没出现同类产品,便从日本引进了米果的生产技术,让旺旺成为了台湾的第一个米果品牌。

好零食到哪都受欢迎,米果凭借着其独到的口感征服了很多吃货,迅速成为爆款零食。就这样,蔡衍明的出山之作就大获成功,其父蔡章仕也总算放心将企业交给他了。

1987年,随着旺旺米果系列产品的大获成功,蔡章仕正式将宜兰食品的全权交到了蔡衍明手里。经过10年的商界历练,蔡衍明也早已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的企业家。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在他执掌大权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内地发展。改开以来不少港商台商选择前往内地发展,蔡衍明自然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将旺旺的第一家工厂开在了湖南。

这个举动让他的同行有些不解,因为大部分港商台商来到内地的第一站往往都是上海和深圳。蔡衍明的选择,自然有他的深意。

土味广告竞争

蔡衍明在来到内地之前就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他发现在湖南省有一种米花小吃,和自家的米果产品十分相似,而且湖南盛产优质水稻,在湖南建厂能有效削减成本。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事实证明蔡衍明的商业眼光的确独到,旺旺的米果产品在湖南一经推出就迎来畅销。蔡衍明也趁热打铁,请来了食品专家,研究了后来的仙贝、小馒头等畅销产品。

在旺旺蓬勃发展的时候,竞争对手也悄然而来。1994年徐福记开始在内地站稳脚跟,并且不少产品都跟旺旺形成了竞争关系。

结果正是徐福记这个对手,给旺旺送来了土味广告大礼包。旺旺如今的土味广告风格,正是当年跟徐福记竞争搞出来的。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徐福记的广告很土,却颇受欢迎,旺旺认为宣传不管土不土,好用就行,便也开始模仿徐福记搞土味广告。徐福记的广告在2010年后开始转型,旺旺则是选择将土味进行到底。

究其原因,还是蔡衍明发现旺旺广告的李子明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便干脆将其作为品牌文化发展下去。事实证明这种土味广告只要做的用心,消费者们也是喜闻乐见的。

如今的旺旺食品也在经历行业低谷期的阵痛,年营收勉强稳定在了220亿元的水平。作为一个陪伴了一代人的经典零食品牌,相信旺旺在今后也能继续给我们带来记忆中的美味。

“旺旺之父”蔡衍明,从街头混混到富豪,靠米果东山再起赚220亿

今年蔡衍明已经65岁了,他也从当初的纨绔少年,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的企业家。从蔡衍明和无数其他创业者的故事里我们也不难看出:

富二代与否,纨绔与否都不是一个企业家能否成功的要素,真正让他们功成身就的,永远都是敏锐地商业眼光和放手一搏的勇气。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请为我点赞转发,你的每一次鼓励,都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子牙童趣创始人观察,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