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演了26年“武大郎”,凭“丑”登上央视春晚,如今在抖音传播戏曲文化

10月15日抖音美好奇妙夜上,京剧演员谈元再次穿上了蓝色戏服,扮起了最擅长的角色“武大郎”。武大郎属于丑角,从湖北省艺术学校学戏时算起,38岁的谈元已经演了快26年。“少说也有三百来场了吧。”

他演了26年“武大郎”,凭“丑”登上央视春晚,如今在抖音传播戏曲文化

谈元是是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钮骠的弟子,两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他曾获CCTV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金奖、湖北省第七届“屈原文艺奖”人才奖、第九届湖北戏剧牡丹花奖等。

演武大郎最见“矮子功”,谈元需要蹲实双腿、臀部虚叠于脚跟,同时又不耽误唱念做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日积月累的功夫。今年9月,谈元将“矮子功”的艰辛做成短视频发布到抖音上,很快收到了网友的鼓励:“无丑不成戏,这个行当是苦起来的,致敬。”谈元倒没把丑行视为“苦”,对于他来说,能通过抖音让更多人了解京剧便是他的乐趣和回报。以下便是谈元的自述。

“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

抖音刚流行那段时间,我就注册了账号,发一些我的演出预告和表演片段,有时综艺节目邀我去唱戏腔歌曲,我也会发在抖音上。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艺术正需要借助好的平台来传播。

他演了26年“武大郎”,凭“丑”登上央视春晚,如今在抖音传播戏曲文化

我11岁开始学戏,17岁从湖北省艺术学校毕业,进入省京剧院时,正是戏曲最不景气的时候。每月工资496元,舞台大幕一拉开,底下坐的全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数量还没演员多。当时大概三分之二的演员都转行了,要么做生意去了,要么接受父母安排去了其它单位。我也动过转行的念头。在戏校,我演武大郎是保留节目,但到了京剧院,我是无名小辈,没什么露脸机会,加上工资太少,我只好去外面唱流行歌赚外快,每天唱7首,每月900块。

就这么荒废了三年,直到2005年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拿了银奖,我才有机会拜我们京剧院院长、丑行名家朱世慧老师为师,这才算上了道,断了改行的念头。

现在回想,假如那时候没能坚持下来,的确挺可惜的。戏曲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背后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像我也不是出生于京剧世家,进省艺校时一张白纸,连倒立都不会,第一节课翻跟头,别人都跟着老师口号挨个上,只有我不会,老师都惊讶:你连这都不会?

当时省艺校有个规定,试一年,如果不是唱戏的料就会建议退学,我又自卑又不甘心,只能比别人更刻苦。别人有周末、寒暑假,我没有。后来我转攻丑行,开始练“矮子功”。观众看着小矮子在台上活灵活现、行动自如,但光腰背挺直、弯腿蹲在脚后跟上,就得练一年多,刚开始我连半分钟都做不到。更要命的是,台上演20分钟,我们的体能储备起码得是两倍,因为算上服装的重量、灯光的干扰,要游刃有余地表现人物,那矮子功就必须扎实。我和自己较劲,会在脚后跟和臀部之间放一根牙签,松懈了图舒服,牙签就会扎屁股。吃了这样的苦,如果最后还被迫改行了,那多可惜?

他演了26年“武大郎”,凭“丑”登上央视春晚,如今在抖音传播戏曲文化

谈元参加2021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截图(左三)

2008年我再次参加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拿了丑行金奖,更多专业人士和戏迷认识了我,而我也在拥有越来越多荣誉和头衔之后明白,还有很多同行仍处于我先前的困境中。我们要生存、戏曲要发展,就必须借助多渠道的力量,让更多观众接纳并爱上戏曲。

“不能老在自己的地盘上玩”

这几年戏曲的环境比我刚毕业时好太多了。一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二来越来越多演员开始成为观众与戏曲之间的桥梁。

他演了26年“武大郎”,凭“丑”登上央视春晚,如今在抖音传播戏曲文化

我在一些综艺节目用戏腔唱过《沧海一声笑》,发到抖音上,很多观众说好听,我也参加过央视的喜剧节目,将戏曲与现代小品结合,创作出了一些兼顾传统与潮流的作品。现在不少抖音粉丝还会特地给我留言,说是通过我了解丑行并关注戏曲的。

有了这些尝试,我越来越意识到,要吸纳新的观众,就不能老在自己的地盘上玩。我们需要做好专业本分的事,也需要到圈外看一看。像抖音就是眼下很火的平台,有奇妙夜这样的盛会,能通过我的形象和演绎让大家了解丑行、了解京剧,何乐而不为呢?

京剧本身就是在变化中发展的。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又吸纳了昆曲、秦腔等曲调和表演方式,京剧才成为京剧的,它有老祖宗传下来的积淀,但又不能一成不变。相比于生旦行当,我们丑行本身的灵活性就更大,相声里有现挂,我们也有“跳进跳出”的说法。我们现在都在摸石头过河,有时步子的确还需要迈得更大些。

这几年,也有不少团队和粉丝问我,为什么还不开直播。倒不是因为我对直播有看法,只是我想趁现在体能充沛、年富力强可以排一些新戏。我知道前两年很多演员,尤其是民营剧团的演员,过得很不容易。他们可以靠直播打赏增加收入,同时又能推广戏曲艺术,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我们线下演出,小剧场一两百人,大剧场四五百人,演十场可能才六七千人看,一个短视频、一场直播放出去,可能就能覆盖几十万的人群,对不对?

我现在粉丝还不够多,但已经能感觉戏曲市场越来越繁荣了。评论里有人问视频里我在扮演什么,常其他粉丝帮忙回答。抖音的这种互动性,让我发现戏曲行业要发展,离不开演员的传承,更离不开观众的传承。像现在我在剧场演出,底下坐的已经不再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而是穿着汉服的大学生。

京剧真的已经时髦起来了。短视频和直播让观众看到了戏曲演员舞台以外的更多面,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个时代,将主播流量转化成戏曲流量。这仍然需要我们主动去做一些事,但说到底,我们戏曲演员最不怕的就是迎难而上。

文/李娜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p2p信息资源网,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