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河流域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工作已完成

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据水利部2023年11月29日消息,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已全面完成2023年海河流域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工作。

2023年7月28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海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8个蓄滞洪区启用滞洪,近百万人员有序转移。10月13日,海委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织召开河北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工作启动会。

海河流域,即海河水系流域统称,东临渤海湾,西倚太行山,南临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总面积32.06万k㎡,占全国总面积的3.3%。海河包括五大支流(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和一个小支流(北运河)。海河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天津全部属于海河流域。

据介绍,海河此次流域面均降水155.3毫米,降水总量494亿立方米。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先后发生编号洪水。(注:全国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水位(流量)达到警戒水位(流量),以及在没有该指标的情况下出现2至5年一遇洪水量级或影响当地防洪安全的水位(流量),均可定义为洪水编号标准。)22条河流超警,7条河流超保,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8个蓄滞洪区相继启用。这次特大洪水是1963年以来海河流域经历的最大场次洪水。

据“中国水利”官微8月12日消息,依据水利部印发的《全国流域性洪水划分规定(试行)》,本次洪水判定为流域性特大洪水,并命名为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据介绍,8月4日,财政部、水利部紧急下达4.5亿元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支持3省(市)抓住“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8月19日,财政部会同应急管理部再次预拨10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重点支持京津冀及黑龙江、吉林等受灾严重地区做好受灾群众救助等工作。据介绍,入汛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各项防汛救灾资金96.84亿元,有力支持灾区应急抢险救援、受灾群众救助、农业生产恢复、水利设施水毁灾损修复、水毁公路抢通等工作。

9月26日,海河流域洪水中运用的东淀蓄滞洪区内滞蓄洪水基本排出,已无连片积水区域,至此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结束。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防御2023年特大洪水过程中,海河流域先后启用了大陆泽、宁晋泊、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东淀、献县泛区、共渠西、永定河泛区等8处蓄滞洪区,最大滞蓄洪水25.3亿立方米,河北、天津、河南水利部门根据蓄滞洪区运用预案,指导地方提前转移蓄滞洪区内群众近百万人。

11月30日,据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官微“海河水利”消息,8个蓄滞洪区启用滞洪、近百万人员有序转移,极大减轻了下游河道行洪压力,为取得本轮洪水防御重大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保障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确保救灾补偿资金规范使用、迅速落实,海委按照水利部安排部署与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充分沟通,督促指导各地编报补偿方案,全力推进各省市相关工作开展,并于日前全面完成核查任务。

核查期间,海委组建由防汛、造价、移民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并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核查组,以蓄滞洪区涉及的县(区)为单位,采取资料审查和现场入户抽查的方式,对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涉及的市(区)、县、乡镇、村(居)民组和住户进行了现场核查,向当地干部和村民了解政策宣传、补偿登记、张榜公布、各类损失数量确认等补偿工作开展情况,并入户了解洪水淹没及损失情况。海委第一时间向有关省市出具核查意见,为国家进行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提供依据,为蓄滞洪区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界面新闻,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