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2023年10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第二届大会——粮食安全分论坛传出消息,由谢小良教授牵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国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的统计监测与预警研究”,创新性提出了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的统计监测与预警方法,对解决新变局下中国粮食供应链安全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对策建议。

粮食安全自古以来都是“国之大者”,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民族复兴。粮食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市场风险高、比较效益低,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出现“谷贱伤农”和“卖粮难”。近年来,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导致洪涝、干旱、高温等极端事件愈加频繁,这不仅改变着粮食产量、质量和病虫害的分布,还使得全球粮食安全风险不断上升。例如,2020年因干旱导致东非、西亚和南亚的蝗灾,澳洲烧了半年多的森林大火导致温室效应加深,这些都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粮食安全风险急剧增加。社会经济因素也对粮食安全产生了影响。例如,不平等和城市化等问题,导致了食品消费的增加和农业生产压力的加大。此外,疫情等突发传染病对经济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粮食的生产和供应。政治不稳定和冲突经常导致粮食危机。例如,一些地区的战争和内乱导致农业生产中断,食品供应链中断,使得当地居民无法获得基本的食物。为了应对以上情况,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提高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加强灾害预警和应对机制,确保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提高粮食安全韧性。

据介绍,湖南工商大学谢小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立了全面的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的统计监测系统,从粮食“供给能力、绿色发展、基础支撑、经济效益和供给结构”5个维度,构建了中国粮食安全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Choquet模糊积分、贝叶斯网络模型以及SARIMAX算法,测度中国粮食安全的综合水平,识别关键风险因素,建立一套预警机制,能够提前预测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演变趋势。基于此,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优化了粮食供应链的运作、加强了国际合作,并湖南省望城区农业部门以及各大粮食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成功地减少或避免了因疫情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粮食供应链中断或不稳定。该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的统计监测与预警方法,不仅被粮食种植企业、农业农村局及粮食主管部门采纳应用,而且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国之大者”保驾护航,作出了积极贡献。(赵语洁 何郴 黎卓)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p2p信息资源网,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