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通货紧缩,经济危机前的普遍现象

上个世纪,美国发生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分别在30年代和70年代,尤其是3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甚至引发了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危机的规律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危机发生前社会都经历了通货紧缩。

警惕通货紧缩,经济危机前的普遍现象

通货紧缩,简单说就是商品越来越便宜了,人们预期商品还会更便宜,选择减少消费或者延期消费,这样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就会裁员和进一步降价,人们收入减少,形成了恶性循环,企业倒闭,银行坏账堆积。

比如,现在房子人们普遍预期还要降价,还有更大的利好政策出台,就会观望,房企扛不住就会降价促销,人们买涨不买跌,房企烂尾,就算银行续贷,房企终究是要还钱的,房子卖不出拿什么还?当然,这些都是政策不干预的情况。

我们现在的情况算不算通缩呢?

2022年,1到11月对比去年,CPI最大涨幅2.8%,最小0.9%,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这个数值相对可要小很多,要知道今年我们可是持续降息降准的,虽然数据会有滞后,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有点通缩了。

现实感受也是如此,猪肉价格都降到养殖场成本价了,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各大电商直播平台带量降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二手车,量满为患,房地产举步维艰。

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靠部门这个“有形的手”。

美国当年的罗斯福新政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国家主导的大基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刺激消费,制造繁荣,将经济拉回正常轨道。

到了70年代的经济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学家又发现了另一个办法,就是美联储的放水。

一般来说,通货紧缩时人们更倾向于存款,货币的流动性就会受到阻碍,美联储通过购买资产等公开市场操作方法,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甚至通过直接发钱的方式促进消费。当然,这种方式不是哪个国家都行,而且也有很大弊端。

我们现在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要看上级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了。总得来说,就业优先,修改消费预期为重,货币支持为辅,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涂站峰,不代表p2p信息资源网立场!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202348182@qq.com删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